时常感觉郁闷无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21

 

  近年来常有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自杀、出走;近日伴随着新生入学工作的结束,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随即全面展开。

  在高校,心理健康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又往往被人冷落的话题。时值新生开学,记者在市区高校采访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为此,各高校纷纷开课,为大一新生解读大学里应当注意的心理问题。

  有的大学生时常感觉郁闷无聊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而言是好的,真正有重大心理疾病的并不多,但是心理真正健康的并不多。”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一位姓刘的研究生告诉记者,人际交往压力是许多同学都面临的困惑,特别是同宿舍成员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宿舍里因意见不合导致宿舍成员间摩擦甚至打架的情况时常发生,因处理不好宿舍关系导致孤独、抑郁、不相信他人等心理情绪状况的也大有人在。

  鲁东大学某班的心理辅导员贾老师告诉记者。在一次学校开展的心理班会上竟然有一个班级集体向她询问:“我们很郁闷怎么办?”同时,在校内网、QQ空间、贴吧等处随处可见“郁闷”、“无聊”、“颓废”等字眼。近期,一项针对大学生“郁闷”现象的调查显示,经常有和偶尔有“郁闷”状况的同学占到了90%以上。有的宿舍甚至出现集体睡懒觉或玩游戏打发周末的情形,可见郁闷与无聊也已成为不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还有,比较突出的是压力问题,学习、就业压力……”研究生刘同学总结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时补充说。许多因就业压力大产生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中。

  大学生心理问题源自何处?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到底源自何处?

  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惠萍认为,现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09届新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关怀,往往导致孩子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在新生入学当天我们就发现,不少新生都是由家长开车送到宿舍门口,家长队伍有的多达六七人,他们帮孩子把许多事情安排好之后才离开,家长的“关怀”与过度保护往往是大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学教育还没有完全脱离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从高中走进大学,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的教育模式,进而出现类似“郁闷”“无聊”的情绪,或者沉迷网络,过度交往等现象。

  另外,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但有时过多的依赖网络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解决问题要靠大学生自身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王惠萍教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在校大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认为,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比如有的同学立志考研,就要了解考研需要的知识;有的师范类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就要着重培养教师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除此之外,王教授还指出了大学新起点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同学更是可以在这个新起点上继续努力,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最后,王教授建议大学生在大学里要找到自己能做的,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不至于在大学期间荒废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